范梈,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出生于江西清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母亲熊氏,因爱子而未再嫁。从小范梈聪明过人,善诗能文,他的文学造诣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在大德十一年(1307),范梈赴京师,一时间声名鹊起。他曾担任御史中丞董士选的家庭教师,并且因为自己的才华,被提升为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随后,又被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在这个职位上,范梈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他巡视偏远地区,兴办学校教民,还审理冤狱积案,为百姓解忧。
尽管如此,在外做官的同时,范梈对母亲十分孝顺,但他无法侍奉多病的母亲,由于朝廷不允许他回家侍候,因此他拒绝了几个次升迁机会,最终回到家乡清江陪伴母親。这一年,其母去世,他悲痛欲绝,最终也因抑郁成疾去世。
作为一位著名诗人,范梈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掘冢歌》、《王氏能远楼》等,这些作品以其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著称。他还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其中收录了557首诗作,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的个人生活,也表达了他的处世态度和社会关切。
然而关于范梈籍贯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他是恩施人的,但根据元史载记以及现有的历史资料分析,大部分学者认为他是江西清江县人。此外,他的一生中与朋友傅若金、虞集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他们都是临江府的人,因此也有人提出另一种观点。但总体而言,对于这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