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时,有一天,一个身穿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因招揽人才而高兴地接见了他。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他从小家境贫困,但热爱学习,学问渊博。在士族眼中,他出身低微,被他们看不起。王猛曾被请进前秦官府做小吏,但他不愿意接受。他后来隐居在华阴山上。当听说桓温攻入关中,特地前往求见。
桓温想考验王猛的才智,便请他谈论当今世界的形势。王猛分析得清晰透彻,让桓温深感佩服。在谈话间,他用手摸虱子(文言“扪虱”),旁若无人,这让周围的兵士们几乎笑出声。但是王猛却毫不介意,继续与桓温深入讨论。
桓温询问为何地方上的豪杰不来迎接自己。王猛淡然一笑:“您千里跋涉至此,却未过灞水,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您的打算,所以避而远之。”这句话正触及了桓温的心事——他的北伐主要是为了在东晋朝廷树立威信,而非真正攻下长安。
尽管如此,当 桓 温退兵回去时,他邀请 王 猛南下,并封其高职。但 王 猛拒绝,因为他知道东晋内部矛盾重重。他返回华阴山,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
后来,在苻健即位后,由于苻生的暴政被推翻,苻坚寻找得力助手时有人推荐了王猛,他们两人的历史观和政治判断完全吻合,因此被任命为大臣,一年内提升五次,其权力极大,只有三十六岁就成为了最亲信的大臣之一。
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氐族官员的嫉妒,比如樊世,他们对待汉族人物尤其排斥。一次争执中樊世要杀死王猛,但最后由苻坚处决了樊世,从此氐族官员再也不敢对抗王猛。此后的几十天里,大量权门豪强、皇亲国戚遭受惩罚,使朝局稳定起来,使国家法制得到加强。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征战,最终使前秦国力日益增强,最终灭掉了几个小国统一黄河流域地区。不过公元375年,病重中的王urgent请求苻坚不要进攻东晋,而是应重点消除鲜卑羌人的威胁,以保障国家安全。而在那之后,不久便离开我们这个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