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瓦解。明朝崛起的消息传来,北方边疆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逃难人口,而政府却因内部矛盾和军费开支而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压力。元廷内部的混乱导致了地方官吏失去中央控制,他们开始自行其是,这种无序状态加剧了社会动荡。
经济危机也在这个时期达到顶峰。由于长时间战争和内忧外患,国家财政空虚,一度繁荣的丝绸之路贸易链条断裂,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等,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打击,从而引发粮食短缺和物价飞涨的问题。百姓生活更加困苦,不少人陷入贫困或流离失所。
社会秩序进一步混乱。随着政府权威衰弱,盗贼和反抗势力得以生存甚至壮大。在农村中,小规模武装群体不断出现,他们通过抢劫、勒索维持生计,而这些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元朝政府的统治基础。此外,由于天文历法错误导致农历与太阳历脱节,使得春耕季节延误,让农业生产更添不利。
文化艺术受损也不容忽视。在政治经济两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的情况下,无数文化遗产被迫销毁或者丢失。当时许多书籍、画作、雕塑等珍贵物品被强行焚烧或散失,大量知识资料丧失,使得后世研究历史变得更加艰难。
最终,在1356年的至正十七年,被称为“红巾军”的起义爆发,这场由李师儿领导的大型农民起义最终演变成一场全面性的反抗运动,最终推翻了元朝政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夺取皇位铺平了道路。这场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