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纳兰容若与顾贞观的深厚友情犹如清朝政治制度中那层层纷争后的稳固基石经久不衰

0

他们的故事,不仅体现在诗词唱和上,更在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中展现出深厚的情谊。

师生一见,如故相投

顾贞观与纳兰容若的友情始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这一年,顾贞观受人举荐成为纳兰容德家塾教师。尽管年龄相差近二十岁,却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一见如故。在顾贞观眼中,纳兰容若谦逊有礼;而在纳兰容若眼里,顾贞观风神俊朗。他们很快便升级为忘年之交,经常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心意畅快。

文学共鸣

两人不仅在诗词上有着共同的追求,还留下了多首唱和之作。纳兰容若曾写下《金缕曲》一词,表达了对顾贞观深厚的情谊:“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顾贞观读罢老泪纵横,在原韵原调填写了一首《金缕曲》回赠:“但结记来生休悔。”两人的深情感人至深。

患难与共

更体现在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中。当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流放宁古塔时,无奈之下,只能请求纳兰容若通过其父亲王去说情。这次营救事件,也成为了后人赞扬重情重义、慷慨大度的一段佳话。

复杂的人性背后

然而,这段友情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人性。不仅因为身份背景的大相径庭——权臣家的大少爷和落魄文人之间,有利益交换和暗箱操作,但这些并不影响真挚的友情,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彼此扶持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尾声:友情永存

尽管经历波折,但始终如一,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不仅体现在诗词唱和上,更体现在患难与共中的实际行动。在纳兰容若去世后,他悲痛欲绝,将两人的词合集成《弹指词侧帽词》,以纪念这段美好的友誓。而今,我们依然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人类善良、真诚、互助互勉的一面,这是无价无价的心灵财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到的宝贵品质。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