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完,1554—1621年间的一位杰出的明朝官员,以字称子醇,出生于四川广安。1586年,他在万历十四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进士的头衔,并被选为庶吉士。随后,他担任兵科给事中的职务,在那里他以直言敢谏著称,对军国大事提出了多份疏文,这些建议往往得到了采纳。
不久之后,他升任户科都给事中。在这一职位上,王德完主张实施严格的节约措施和财政改革,以确保国家的财政健康。这一策略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
1592年,当朝廷再次考虑对日本进行封贡贸易时,王德完提出了一番深刻见解。他强调说:“如果我们封臣,就必须提供贡品;如果提供贡品,就必然会导致商业交易,这正是沈惟敬所倡导的经略政策。而这种经略却误导了总督李如松以及本地军队,最终这也影响到了整个朝廷。”他的意见坚决反对封贿贸易,并最终阻止了这一计划得到实行。
然而,不幸的是,一次关于宫内事宜的小小争议激怒了当时执掌大权的明神宗,被迫下狱并除名。直到光宗继位后,他才被召回恢复原职,并迅速晋升至太常少卿。在天启期间,他还曾担任过户部左侍郎,一直忠诚耕耘直至去世。他留下的遗产不仅是政治上的成就,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即对于公正和廉洁之道无比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