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中的“过云楼”,启发了人们对古籍价值的关注与好奇。近日,南京图书馆展示了其珍贵古籍中的精品,举办了名为“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据悉,本次展览旨在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特别延长了展览时间,从10月22日至11月21日整整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有《南京太仆寺志》这样的地方文献,也有一张纸也极为珍贵的《永乐大典》的残页亮相。
其中,《南京太仆寺志》是明代雷礼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时所著,是研究明代南京马政的唯一重要文献。周蓉指出,“弼马温”的职权实则很大,当时这个部门设在安徽滁州(当时属南京管辖),是当地最高行政部门。在战争和平时期,这个部门对于战马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哪些人能坐哪种车、颜色以及配几匹,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这本书,则保存了第一手资料,体现了一种“马政即国政”的观念。
此外,还有一本《洪武京城图志一卷》,详细记录了当年南京城的地貌,是朱元璋时代所著的方志之一。20多幅地图中记述了建筑、地理形势、地名和各种机构,每一幅都标示着不同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一些桥梁和城门的地理位置和名称。
除了这些,与江苏相关联的还有嘉靖本《永乐大典》的残页。这一页纸只有400多字,却被誉为国宝。尽管它只是一张纸,但却保留下了一部分关于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丰富信息,比英国《大英百科全书》早300多年。此外,由于每个解释都注明来源,它还保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其他古籍。
然而,《永乐大典》的正本消失成千古之谜,即使专家如郭沫若先生也有猜测,如可能被带到陵墓中去。但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答案。此外,有一部刻印精美的大型作品——藩府刻书中的《史记》,130卷,以其高质量而闻名,并且曾经被撕去序跋冒充宋元刻本出售。
此次展览还首次展示原石拓本宋贤题诗题名集拓,为灵岩寺的一件珍品。这座灵岩寺自唐始与栖霞寺并称四大名刹,对来访者留下诗歌留念成为常态,而这些题诗后来由僧侣移刻于石,使得这一拓片变得非常珍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每周更换一次展品,以便让公众能够全面欣赏这200部国家级珍贵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