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每个人都有弱点。陈友谅过于自大,而朱元璋则以其亲民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支持。在军事上,朱元璋处于劣势,但在道德上,他却占据了高地。正是这种优势最终帮助他取胜,尽管他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非军事因素。不过,无论如何,胜利就是胜利。
接下来,朱元璋便轻松解决了张士诚的问题。而与元朝的战争,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斗。这场战争之所以“漫漫无期”,是因为蒙古帝国广袤的领土和深远的影响力。不断地向着蒙古帝国发起攻击,不仅耗费巨资,还需要不断派遣兵力深入沙漠,以防止蒙古骑兵对明朝构成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帝国永远未能彻底清除掉蒙古军队的威胁。
边境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朱棣,他不仅勇敢善战,也有治国才能。但他并没有机会施展这些能力,因为皇位继承权必须通过竞争来获得。这一竞争导致伯父和侄子之间爆发冲突,最终由一个和尚和太监帮助侄子夺取了皇位,这两个人分别被称为建文帝和明成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并将首都定在南京。这段历史充满了独特性,对那些曾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他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手段——杀害他们,以防止他们可能出现的叛逆。他认为,只要能够立即解决问题,就不要等待时间去腐蚀人心。此举虽然残酷,却也显示出了他的果断决策。
对于读书人,朱元璋保持尊重,因为他们拥有知识,可以提升自己;而对于那些曾经歧视过他的乞丐,如今成了皇帝的人物,他则格外小心,即使是在对待自己的兄弟时也是如此。过去当他还在讨饭的时候,被山东地区的人群排斥,现在成为大汗后,他命令徐达率军攻打山东,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屠城,以此报复过去遭受的不公。此事件导致山东地区人口大量减少,有些地方甚至不得不引进外来移民至今,在那里提及祖先,他们往往会回答:“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