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朝皇帝与名人苏轼如豪放剧王安石似黯伤诗

0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推行变法,但苏轼却坚决反对。尽管遭受了一系列贬官的打击,苏轼依然保持着他的豪放态度,他与改革派的斗争甚至让神宗感到不便。最终,苏轼被连续贬官至密州。

刚开始,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他原本以为在湖光山色间等待重获机会,但随着李师中的求情也被贬职,他眼中回京无望之际,只好请求再次调往其他地方工作。这一次,他要求去密州,因为弟弟苏辙就在济南,这样兄弟两人可以相互照顾。在人生低谷时期,亲情成为了慰藉。

虽然心有准备,但奔赴密州的路上,苏轼还是有些感伤。此时的诗人四十岁左右,是他人生黄金岁月的一部分。一首《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足以读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

晨霜耿耿,云山摛锦,

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

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不优游卒岁,又斗尊前。

当时的密州和杭州根本无法比拟,它地处偏远且经济落后。到达密州的时候,由于连年干旱导致收成不好,以及盗贼横行、案件繁多,即使是政府食堂里也只有野菜可食,更别说老百姓了。面对这样的困境,苏轼实施治安管理抓捕盗贼,并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他还到雩泉祈雨,最终得到了灵验,为表达谢意,他建起了“雩泉亭”,并写下《密州常山雩泉记》纪念。

住院子的北边靠近城墙的一座高台已经很陈旧了,当地找人修复改造了一下,当做赏景的地方,每当风霜雨雪或月朗风清的时候站在台上,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与朋友一起采摘园圃里的蔬菜、捉鱼池里的肥鱼,一边饮高粱酒一边喝米粥,无疑是快意恩仇啊!

超然台是由妻子命名取自《老子》的“虽有容观燕处超然”之文意,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民风淳朴的居民喜欢这位父母官,而这位父母官则非常喜欢这里的人民。在两年的时间里,创作达到新高峰,其中包括著名作品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基层官员,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在逆境中仍保持恬淡从容。在他的努力下,一切都步入正道人民生活逐渐好转。他看到了希望脸色变得圆润白发好像变黑了不少似乎重新焕发少年豪志期待着朝廷再次重用他: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熙宁八年(1075)二月,在妻子的去世十周年纪念日,蘇軾寫下悌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詩人的情感深沉,每句都是血泪交织深情诉说對愛人的思念之情。

任职第二年,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就像寄居山水一样安于现状。但是在这个时候,从京都来的王安石却遭遇了职业危机。他因为触犯利益而受到激烈反对,同时新的法律肯定存在问题后来改革派内部发生巨大的分裂。而宋神宗开始坚定支持者但随着改革之路越来越艰难阻力越大竟然打起退堂鼓甚至重新启用旧派大臣,没有了保护的大树上的庇护支援王安石更是陷入困境公元1076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八月的时候蘇軾得到調令來到徐州任職這次變動意义非凡此時の蘇軾精神焕发踌躇满志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 苏东坡既思念异地任职中的弟弟,又心潮澎湃,他乘酒兴吟诵出了名篇《水调歌头》,这首作品,将他的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中秋词自东坡 《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而此刻,“豪放剧”演绎完毕,“黯伤诗”正在编写其结局...

(未完成)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