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被骂惨了图说笑话图

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朝名为大明,它颇讲言论自由。特点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出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因为在明朝,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

因此,明代言官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唯恐不夸张,往往凭借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他们关心的并非所论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成名。

看看明朝的名臣,如海瑞、杨涟、左光斗、张璁、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大明帝国如果没有这些言官,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运转。

给人“挑刺儿”是最容易的事情,再完美的人,也能挑出个毛病,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事,都总能和你联系在一起。你在位时骂你,不罢免;罢官后还要骂你;活着骂你;死了还要骂你,让人仿佛不把你搞臭,就显不出这些言官的水平。

明亡于万历皇帝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家之所以有此观点,是因万历皇帝30年怠政,有所谓的“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三省未及”。万历执政前10年,是明朝一段辉煌时光,但万历为何突然变成这样?其实也是被语言攻击到这个地步。

敢于对皇上进行毫无留情面的大胆指责,在中国历史中,以明朝最为突出。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就曾经如此,他撰写《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直接破口大骂,把他描绘成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简直是个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人。在我们看来,这不是进谍,而是一种人身攻击侵害名誉。但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而从那以后,对这种群狼式围攻暴风雨式诽谤,无端指责和打击,无需任何理由或证据,只需一个字眼就足够让某个人落台,那些追随者更是不计其数,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崩溃。此种现象,我们今日仍需深思熟虑以避免重蹈覆辙。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