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骂死的真相:元末惨状与言官自由》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以其言论自由著称。其中,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随意提意见,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后宫琐事,只要有想法都能说出来,不怕得罪皇帝。然而,这种自由也导致了许多无端的谩骂和人身攻击。
海瑞、杨涟、左光斗等名臣几乎都曾被这些言官“骂”过,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而非所论是否属实。在万历皇帝30年怠政期间,他实施“六不做”,表现出昏庸无能,被雒于仁等人毫不留情地指责,甚至直接将他描绘成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人物。但最终万历皇帝只给予了革职为民的处分。
从那以后,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络绎不绝,对这种情况,万历皇帝选择了沉默和躲避。崇祯时期,当明朝危机重重时,即使袁崇焕也遭到了这样的待遇,最终因而被凌迟处死。而清军入关后,小王朝仍然有人继续“骂”,内讧加剧,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在明朝,这些言官就是“骂声猛于虎”。虽然勇于进谏是一件好事,但当它变成了放纵和奖罚不明时,就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这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