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鼎盛时期,虞集以其卓越的学问和才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出生于南宋末年,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祖辈都是文学界的人物,他的父亲曾任黄冈尉,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这使得虞集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氛围。
他在湖南衡阳出生,并随着战乱先后迁居到江西崇仁二都。在那里,他自幼聪明异常,从三岁开始学习读书,四岁便能背诵《论语》、《孟子》、《左传》以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九岁时,他已经掌握了儒家经典的大纲,而十四岁时,他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元朝统一全国之后,虞集先在江西担任教书职务,然后来到大都,在那里担任过多个官职,如大都路儒学教授、国子助教等。在这些职位上,他以严谨和高标准著称,不仅受到学生们尊敬,也赢得了皇帝仁宗的赏识。
他还参与编写《经世大典》,这是一部详尽记录元朝法律、制度和历史事件的大型文献工作。他不仅主持整理,还亲自撰写大量内容,用心呕涩两年时间,最终完成了880卷全书,这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由于眼疾问题,虞集不得不辞去翰林侍讲学士一职,但直到文宗及宁宗相继去世后,他才能告别政治回到家乡。至正八年五月二十三日(6月20日),虞集病逝于家乡,被追封为仁寿郡公,其谥号为“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