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的璀璨星空中,裴艳玲是一颗闪耀着光芒的明星。她的名字曾与《林冲夜奔》、《南北和》、《钟馗》、《武松》等经典剧目相提并论,她凭借这些杰出的表演,不仅赢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荣誉,还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得了“主演特别奖”。这背后,是她对艺术无尽追求和汗水浇灌的结果。
作为梨园世家的裴艳玲,从小便对中国戏曲充满热爱。她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恩师严格的指导,加上她的好学之才,使她少年成名。12岁时,她加入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因其超群的演技两次受到国家接见。在《宝莲灯》、《林冲夜奔》、《钟馑》以及《武松》的表演中,她让自己的名字响彻中国南北剧坛。
尽管从小学的是武生,但裴艳玲更倾心于扮演女角。在那个受限于角色选择的时候,她忍受着痛苦,享受着孤独,这些都成为她艺术生涯的一笔财富。当1983年河北省剧团体制改革启动时,众望所归,裴艳玲承包了一团,并自筹资金排练了《钟馑》,引起北京一股“河北梆子热”。
随后,在1985年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以昆曲《林冲夜奔》,不仅赢得了特设的“演员特别奖”,还获得当年度的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名。曹禺、吴祖光先生称赞她为国宝,而吴祖光先生更是赞扬她的《夜奔》是前无古人。此后,她多次率队赴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希腊、意大利、丹麦等地进行交流与表演,让所到之处都刮起一阵阵“裴艳玲旋风”。
此外,《人·鬼·情》的电影版本,也在法国巴西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荣获大奖。而1995年,以河北梆子的《武松》,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再度荣获特别演出奖,并二度获得梅花奖。在繁忙排练和教学之间,裴艳玲仍然精力充沛,为京剧及其他流派培养新力量。
今天,在国内外各地,都有她的学生,如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表现在行者的她,不断致力于把中华戏曲文化推向世界。这位传奇艺人的足迹遍布江湖,每一次舞台上的亮丽姿态,都让更多的人沉醉于京劇的人物特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