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康子:智伯瑶的三分之策与唇亡齿寒的教训
在战国初期,晋国大夫知氏(智)家族实力强劲,其它卿大夫如韩、魏、赵三家的势力也相当强悍。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知瑶对韩国施加压力,要求索取土地。韩康子听从了臣下的建议,将万家之邑送给了知氏。接着,知瑶又向魏宣子索要土地,被授予另一份土地。此举让知瑶更加骄横,他开始向赵襄子的蔡和臬狼两地提出同样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愤怒的知瑶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国,导致赵襄子的逃往晋阳。在围困三年后,由于引汾河水灌城而使晋阳城危急之际,赵无恤夜间会见了韩、魏君主。他指出,如果灭掉赵,就会接连消灭其他两家,这就是著名的“唇亡齿寒”原则。
受到启发,韩、魏与赵结盟共同对抗知识氏,最终将其击败并杀死了智伯瑶。这场战争结束后,不仅消除了威胁,还促使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三家分晋”。这个结果证明了解决问题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应该考虑长远效果,以免引起更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