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科研工作正式启动承父业传家风记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

0

初遇陈受宜,记者感到意外。她的短发和一袭格子连衣裙,让这位精神矍铄的学者与一般人印象中的80岁老人迥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她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后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学习。1989年,她加入了中科院遗传所(今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曾任副所长、所长。在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陈受宜获得了丰富荣誉:1990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并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等。她还多次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

尽管她淡然谈论自己,但她的不平凡是历经岁月沉淀的结果。她父亲陈世骧,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的信念,对陈受宜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80后”,陈受宜深知爱国奉献之重要。在美国访学期间,她谨慎工作,不忘父母教诲,将其传递给学生。在她看来,最好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前行,每当学生出国深造时,她会强调,“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是为国家。”

实事求是崇实干,是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她将这一原则在言传身教中践行,无私分配课题和经费,为学生树立榜样。1989年成为常务副所长时,这考验了她的能力母亲提醒她:“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 她领导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注册,承担1%任务,使中国成为唯一参与此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公私分明重平等,是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她父亲放着两套不同信封邮票,一用公,一用私,以示区别。而他对于母亲职称晋升持保留态度,以大局为重。作为研究所所长,陈受宜自骑车上下班四十余载,没有占公家的便益,也没有搞特殊化。

“人生而平等,不管坐到什么位置,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这句话成为了她的座右铭。这位荣誉研究员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即使现在八旬高龄仍不忘初心,一路向前。“希望现在的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要瞄准科学上的‘老大难’问题,为国家作出贡献。”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