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风云人物,姚天福(1229-1302),以其刚毅正直著称,他在监察御史任上,不畏强权,多次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一次,他劾奏宰相阿合马不法行径,这一举动震惊了殿上的群臣。忽必烈帝即召阿合马对质,姚天福当面列出他的罪状,只念三条,就被忽必烈称赞:“就此三条,已够斩首,何奈别余?”并赐予“巴尔思”之名,并以物重赏。但姚天福坚辞不受,说:“臣职居纠弹,无他爵禄是惧。”
随后,一位名叫小甘浦的大名府太守,以打猎为名抢夺民财作恶多端。当时御史奉命查办,却反被殴打回去。皇圣命姚天福办理此案,他微服出访索得实据,最终逮捕小甘浦归案。但小甘浦不改过错,一日竟在台门大骂御史,再次被捕。此时,小甘浦从佩包中搜出行贿于侍御史安兀求免贿单。翌日,姚天福以赃据面君论罪,但世祖却说“小甘浦虽犯死罪,我免他十死,你怎奈何?”而事后,小甘浦最终遭到处决。
之后,当时御史台置两位大夫,有人推诿责任,而姚天福则力奏元世祖,以免纲纪无统。在一次巡察路过家里时,其母告诫说:“古称公而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不为亲累。”而当有机会向至亲讲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的情况时,也坚持道:“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不为亲累。”
在任刑部尚书期间,他主张严格执行法律,对抗权贵的滥用。他还曾提醒元世祖关于一蛇二首之患,即一个人若有一定的势力和地位,便难以控制。这番话深深影响了元世祖,对其忠诚和正直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种种原因,如谗言、个人恩怨等,最终导致了他的仕途波折。他先后历任山北道按察使、淮西道按察使、湖北道按察使等职务,在各地都展示了他清廉和公正的一面。
最终,在六年(1302)的一月病逝于大都,为避讳追封平郡公谥号忠肃。在晚年的岁月中,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关切,对百姓的爱护,为人民谋福利,是一个真正关心民生的人物。他的事迹虽未如宋代包拯那样广泛传颂,但同样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汉之汲黯、宋之包拯、元之姚天福,是邦之司直者也。而《新元史》中的记载更是将他与这两个历史巨擘相提并论,这显示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总结来说,姚天福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清廉官员,他的事迹证明了一些人的信仰与勇气能够改变社会,让人们认识到真理永远比权利更重要,并且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点。他留下的是一段传奇故事,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