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以莆田(今属福建)人为世。其父为蔡襄孙,显赫的家族背景早已预示了他的未来。在政和五年的春天,他以进士之姿走上了仕途。
在宣和年间,蔡伸先后出任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等职位,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治国的能力,也让他深刻理解了民生疾苦。在赵构开幕府时,他恰逢其会,被留置幕府中,为赵构提供着稳定的智谋支持。
南渡之后,蔡伸又担任知真州、德安府等职,其政治抱负与才能得到了上层的认可。然而,在秦桧当权期间,由于被认为是赵鼎党的一员,他不得不离去,但依然被委以崇道观主管一职。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更加专注于文化事业,对书法尤其有所造诣,与祖父襄相比,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他还擅长词赋,与向子諲同官时,还曾共同创作许多佳作,有《友古居士词》一卷流传至今,其中共175首。
绍兴二十六年,当他满怀荣耀地告别这个世界时,只留下了一句名言:“虽死犹喜。”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也表明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追求文艺上的完美。《宋史翼》中的传记对他的贤行进行了详细记录,让后人的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位国学大师的足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