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商朝的军事与战争如何

0

商朝军事与战争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商朝是第二个有记载的朝代,也是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它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0世纪中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商朝社会结构,我们可以从其军事与战争方面来了解这个古老文明。

夏朝时期,商部落首领商汤率领诸侯国在鸣条之战中击败夏王桀,并建立了商朝。这段时间里,国都频繁迁移,最终盘庚迁都至殷(今安阳),并在那里建都达273年,因此又被称为“殷”或“殷商”。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方国,它们在甲骨文中的称呼包括“某方”、“多方”、“邦方”,而这些国家的首领则被称为“候”、“伯”、“邦伯”等。这些独立发展起来的部族国家和中央王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些始终敌对,有些或降或叛,还有一些长期结盟。

尽管如此,商代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大帝国,而是一个以中央王国为主体、松散联盟形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央王国同盟的是其他各地国家,而非完全臣服于其下的属地状态。在卜辞中,可以找到许多指示由中央王权命令地方官员执行任务的情形,这表明中央政府对这些地方拥有一定程度上的支配力,即便周边最强大的周国也承认了这一点。

为了控制外部的小型国家,大规模征伐成为必要。而支配这场征伐的是一种名为“德”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征伐实现,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影响力永久化。在城市之间进行战斗容易取得胜利,因为一旦攻破对方城池,那个城市就会投降,再抢夺一些战利品和人口就能返回本土。

此外,在未占领的地方,对于主要敌对势力的消灭以及发布命令让当地人执行即可满足要求。此类政策也被视作一种表现德行的手段,被占领的小型城市国家需要向中央表示忠诚,并定期进贡物资作为象征性的一种效忠方式。

当考虑到建都的问题时,水源、地形、交通路线以及自然资源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大河流域沿岸常见聚落群落,其选址取水便捷且易于运输农作物,同时还有防火作用考古发掘显示出聚落内设有城墙和排水系统,以确保居住环境清洁的手工业作坊往往位于城界处,以保证水源不受污染,还设置滤网设施处理井水废弃物管理也有法律规定,如《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的断手惩罚者弃灰违规者需付出代价。这一切体现了一种人与土地相处谐调的人文关怀,同时文化传播到了四川及长江流域,对南方地区产生了影响。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