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卢照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社会的影响与挑战

0

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以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原籍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以文词齐名。

卢照邻从小聪明,早受赏识,一直任至都尉,但因患风疾被迫退职。他的师父孙思邈曾为他调治,他问曰:“高医愈疾,奈何?”孙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人之四支五藏……”虽然他后来仍试图做门客,但病情越发严重,他的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地养老,但终因痛苦,与亲属道别投水自尽。据说他是为了追随逝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其意境清迥。胡震亨赞其“领韵疏拔,不拘整对之意”。《长安古意》中的句子“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成为千古名句。他著有《卢升之集》和《幽懮子集》,在全唐诗中收二卷。

尽管经历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死亡。但是,他在文学领域所留下的印记依然深刻,对推动七言歌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文学史上,被誉为“人间才杰”,其代表作《长安古意》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