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李烈钧国防网站探索自然之谜

0

李烈钧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历史人物:李烈钧,历史上评为李烈钧,历史李烈钧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李烈钧,别名: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国籍:汉族。

出生地:江西武宁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46年

职业: 军事家

代表作品:

《孙大元帅戡乱记》

《李烈钧将军自传》

军衔: 国民军陆军二级上将

早年生活:

父亲是参加过太平天国太平军的人物,他常向他讲述太平天国起义经过和在帝国主义与满清军队联合进攻下失败的历史。母亲杨氏知书史经常教他学习古文。

自幼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武宁新任知县王浚道上任后,被迫乡民缴纳历年的旧欠田赋,全县民众怨声载道,因而激于义愤聚众密议驱王,并成功赶走了王知县。

留学日本期间,与黄兴等共同组织了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的“攘白团”。

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

宣统元年(1909年)春到昆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兼兵备提调,不久接任陆军小学总办(校长)。

1911秋奉命北上参观清政府在天津马厂举行的秋操途经武汉时发现武昌起义已三天。

加入同盟会后参与了多次活动,如占领金鸡坡炮台、马当炮台并阻止清海舰队东驶上海,以及支援安徽党胡万泰等人光复安庆,但士兵们因无纪律掠夺洗劫导致事件失败,最终被黎元洪求援并部署海陆两军控制武昌事要地,使冯国璋不敢越过长江。

1912年3月19日就任江西都督,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编部队、裁减旧军改编新军提高战斗力、大力培养新干部、整理财政开办银行、取缔帮会肃清匪患等,以使江西省成为巩固的省份之一。

1913年的讨袁运动中,被推举为讨袁总司令,并在湖口成立讨袁司令部。但最终因为个人主张与孙中山不同而未能成功反 袁世凯。此后一直担任孙中山两次所组政府的总参谋长直至七七事变后病逝于重庆。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