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代双璧杨载与其他一半天地的对照

0

杨载(1271—1323),字仲宏,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其父杨潜,是南宋诸生。

出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其文学造诣。年四十未仕,但因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

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1315)复科举,登进士第,并受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在英宗至治三年(1323)卒于五十三岁。

著有《杨仲弘诗》8卷,但文已散失。此外,他留下了丰富的诗歌创作和诗论著作,其中以律诗见长,其山水之作也基本上都是用律诗形式来写的,如《望海》、《东海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山水诗的基本特点,即善于用较有色彩的辞语来表现山水景物,以及意境富有层次感与动态感。

他的题画诗也非常著名,如《云山图为茅山刘宗师作》、《题赵千里山水扇面歌》,这些作品在《仲弘集》中还有很多,都以较为自由的古体形式对画中的山水意境加以发挥,为题画艺术增添了一抹生活气息和深远意义。

此外,他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文言文章,如《韵虞彦高游阳明洞》,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个人情感的一种独特回应。这类文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还展示了一种典型的宋代文化精神,即注重传统知识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在当时社会中都享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不仅是文学界的大师,也是政治活动的一位积极参与者,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两宋人物之一。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平衡发展的情形,一方面追求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一方面又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对社会产生影响力,这样的生命状态让他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两宋人物”的典范之一。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