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孙,宋朝的杰出文人与政治家,他的名字在当时就已经响彻云霄。从他年轻的时候起,就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能力和卓越的记忆力,很快便在学术界小有名气。他以中状元之姿登上了仕途,并迅速升迁至秘书省正字,再次晋升为校书郎。随后,他被任命为婺州通判,这一职位让他更加接近民众,也锻炼了他的管理能力。
然而,当恭帝即位时,由于年幼无能,被迫向北方强大的元军屈服。在这种形势下,张镇孙放下官职回到家乡,以孝道著称地照顾父母,但这也导致了他的官职被取消。这段时间内,一系列复杂的人事变动发生了,其中包括端宗赵昰的即位以及张镇孙担任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等职务。
奉命与都统凌震联合招募士兵,并购置马匹,他们誓言要恢复南宋江山。但就在景炎二年(1277年),尽管张镇孙率领军队收复了广州,赢得了民心和军心,但不久后又遭到了元军反击,最终兵败被俘。在这悲剧性的结局中,张镇孙以壮烈牺牲闻名,而文天祥对此事件感到深深悲伤,为其作诗悼念。
值得一提的是,张镇孙对于权谋手段持有一种超然态度,即便是贾似道这样权倾朝野的人物,他也不屑于去迎合或依附。同时,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在殿试中能够轻松写下七千言的一篇文章。这份才情体现在他的作品《见面亭集》十六卷中,这部作品至今仍旧是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