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唐肃宗健体学太极轻功沉稳内力充盈

0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近百年来,它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康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这些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拳谚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又说:“外练筋骨膜皮毛,内练意志精气神。”总之,练拳必须内外兼修,必须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在这过程中心理意志是支配着一个人能否把拳技修炼好,更重要的是能否“拳训一生”的根本所在。

打太极拳原则上要求天天坚持,不论冬日寒冷还是夏日酷热,都应终年不辍地进行太极锻炼。一旦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他们自然会享受到终生的益处。

是否能够坚持终年不辍地练习,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与决心。这与人们的文化素质以及思想修养有着直接关系。

凡是武德、武风、心性涵养,都属于内在修为。这就是“練功練人”、“訓功一年”、“既練體也練心”、“既要強壯肉體,也要培養精神品質”的道理。换句话說,這裡包含了“人練功”,即通過長期習得太極內家技巧時的心平氣和與全神貫注等具体要求來逐渐磨鍊出日常處事從容不迫與恬淡自若這種良好習慣,並且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經常保持平衡與坦荡長樂。此外,這些內家功夫也是要百折千鈞般鍛煉出的。而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常言道:“練功容易,炼人難。”所以,对于“練功」、「訓人」、「一年」的道理,不可以轻视。(注:「學」、「研」二字有著不同含義)。

精神內守,即便是病也安然無恙。中國古代醫學典籍就曾指出調攝精神對增進身体健康有著十分重要作用,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太極拳歷久弥新,在其教導中尤其強調心静氣順與精神贯注,如清代王宗岳《十三勢歌》中的句子如同證明了這點——靜中觸動動犹靜,“氣遍身躯不稍滞”,刻刻留心腰間腹內松靜氣腾然。“一曰心静、二曰身靈、三曰氣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其中的心静劲整皆符合《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的觀點,即為調節精華以達至終年的長壽。

然而,《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更深入探討了如何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以達到生活恬愉寧靜減少負面情緒刺激避免七情傷害增進健康延年益壽。而太極之所以強調動中處靜 静中寓動摒棄雜念集中注意力於行為使實際應用成為轉移腦部興奮點減少負面影響最終增加免疫力抵抗疾病侵襲,而最終目標則是在忙碌生活中找到那份恬愉寧靜借以獲得幸福感並永遠保持青春活力正如《十三勢歌》所述: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因此,“當工治未病”。《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者并不治已成疾,只治未来的疾病;并不治已乱,只治未来的混乱。因为已经形成的问题后去治疗,就像渴望井水却挖井,或想要铸造锥形铁器却晚了许多。不亦晚乎?

这里“当工治未病”也有两层含义,一为预防疾患,一为早期诊断并控制疾病发展或并发症。当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时,则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适当调整饮食习惯,加强体质锻炼(包括但不限于太极)进行。但如果已经出现某种特定疾患,那么需要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情况提供综合治疗方案,并可能加入药物或其他辅助疗法。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种方法,最关键的是持续性与耐心。如果患者能够不断学习并实践这些知识技能,并将它们融入自己的生活模式,那么他们将获得长期效益,而不是短暂效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也没有万灵药,可以包治一切疑难杂症;同样,没有什么体育活动可以替代专业医疗干预,但适当结合起来则无疑会产生积极效果。而对于那些能够从综合疗法获益的人来说,要记住每一步,每一次努力都值得继续,因为这是通往更好的未来的一条道路。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