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皇帝穷人盖房大师(图)

0

明朝历代:试图为全国穷人盖房的皇帝(图)

在《明太祖实录》第92卷中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下达了两个旨意。他命令南京官员在空闲土地上建造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人居住。仅仅一个月后,他又要求上海(当时称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留下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以便给没有住所的市民提供住宿。这两项措施实施后,朱元璋感到满意,并于当年年底向中央官员发出了一道更广泛的指示:“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这意味着国家将为那些无家可归、衣食不充足的人提供帮助。

北宋政府设立了名为“福田院”的四处机构,每个机构都有几百间房间。这些地方是流离失所的贫困居民、无家可归者和老人的避风港,不论他们多长时间都享有免费的住宿和餐食。到了南宋,这些设施虽然仍然存在,但其功能变得更加具体化,比如安济坊专门用于慈善医疗,而漏泽园则负责处理无人认领尸体的问题。

然而,在所有朝代中,最著名且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是明朝初期。在那个时代,小农出身并经历过贫苦生活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人们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心情。他要求手下的官员确保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有家可归。

根据《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的圣旨中,还有一次请求让上海(华亭县)改善原有的居养院,让没房子的市民也有地方落脚。此举成功之后,他又推出了更广泛的政策,即令全中国的地方官员去找寻那些没饭吃的人,然后每个月给予他们衣服和食物;对于没有家的需要帮助的人,则要提供房屋。这一系列措施显示出朱元璋对待人民极度关怀,对于他来说,“辅相”必须体现出他的心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尽管这一目标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但它展现了一个皇帝想要为自己的百姓创造一个公平而温暖的社会环境。而在历史上,只有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如此坚持地致力于这一目标,为穷人盖房做出了努力。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