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垣简介
黄维垣,1921年12月15日出生于福建莆田,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化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学和氟化学方面。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为国家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对国际化合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维垣先生早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才能,他1943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随后又在岭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最终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哈佛期间,他还完成了一段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1955年,他回国并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所长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等职务。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黄维垣先生进行了多项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研究。他曾经致力于甾体合成和中草药成分的分离鉴定工作。此外,在60年代之后,他转向硼氢高能燃料领域,并且创立了一个专注于有机氟实验室的团队。这一努力不仅为核工业提供了新的能源材料,也促进了电镀行业对于铬雾剂控制技术的发展。
他研制出的全氟碳代血液已经被用于数百例临床试验,这一成果使得其成为国际上首次使用此类材料进行临床治疗的人之一。而他发现的一个新反应,即亚磺化脱卤反应,因其广泛适用而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了表彰他在氟化学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1986年法国巴黎举行的一次莫伊桑奖章颁发仪式上授予他这一荣誉。在国内,他也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以及国家发明三等奖两次。2011年,中国化学会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黄维垣氟化学奖”,这是对其贡献的一个永久纪念。
黄维垣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传道者。他一直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对待学生严谨而又慈祥。作为《化学学报》的主编以及全英文版《中国化学》的创办人之一,他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为我国chemistry界树立了一面光辉灿烂的大旗。在生命最后阶段,即使身处海外,但仍然保持着与祖国的情感联系直至去世。在2015年的11月17日,上午9时38分,在美国逝世,享寿94岁。这段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足迹,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下去。